close
20年成長歲月在南部,然後北上求學後就繼續在北部生活了一共20年。
南部的味道和北部的味道有蠻多的差別。
炒粿角(Char Koay Kak)和炒菜頭粿(Chai Tow Kway)這看似相似其實不然的料理就是其一。
北部的炒粿角是用米漿蒸炊而成的粿切塊炒成。南部的炒菜頭粿則是用含有白蘿蔔絲的粿來炒。
配料也有所不同。
炒粿角有菜脯碎、蒜茸、芽菜、雞蛋、韭菜。
炒菜頭粿放入的則是菜脯碎、蒜茸、雞蛋,沒有芽菜和韭菜(後期好像有些攤販會放芽菜)。
調味方面北部的黑醬油(老抽)下得比較重,色澤屬深,味偏甜。南部的生抽比較為主,色澤偏淡,味偏鹹(新加玻好像是有深和淺兩者的選擇)。
但是,初到北部檳城時,對炒粿角印象最深的不是它的味道,反而是它被包成甜筒裝的樣子。
檳城的朋友說,這樣是方便食用。
沒有盤碗,就打開甜筒上方,然後這樣握著來吃。吃完,包裝紙丟掉,方便的很。
那個比較好吃?
都是快炒注重香氣的料理。
我愛吃從小吃到大的炒菜頭粿味道。
菜頭粿不軟爛,生抽只是添味,不會掩蓋去蘿蔔的香甜。
但是不會拿它和炒粿角相比。
因為對我,它們2者是不同的料理。
只是非要比較的話,炒粿角比較軟,調味偏重,但是也有它的美味。
中部?
嗯,我好像還沒有吃過中部的炒粿角或炒菜頭粿呢。:-)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