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形容它。也很難歸類它。
有人說它是一種沙拉。也有人說它是一種小吃。
但是對於我們,它,就是 Rojak。無需歸類。熟悉非常。隨時可吃。
它和不少馬來西亞食物一樣,華文名字"囉喏",沒有任何的意思,我們也很少這樣叫它。
"Rojak" 這名字就不同了。它代表了"多樣混合一起",馬來文解釋是 "sesuatu yg bercampur aduk"。
剛剛好的詮喻了"Rojak"這項料理。
也和其它馬來西亞食物一樣,北中南,同樣叫"Rojak",總是要有些不同,從那口味到那用料。
南部會有沙葛、豆芽、鳳梨、蕹菜、豆卜。
檳城的去走了豆芽、蕹菜,加入了青芒果、番石榴、魷魚和干干脆脆的油條片。
醬料方面呈黑暗黏稠狀。用的材料普遍上是有濃甜醬、糖、峇拉煎(belachan)、辣醬、水/阿參水、有些人會加入澱粉讓它更濃稠(當然還有各家獨門秘方)。
而檳城的 Rojak 通常還會加上檳城獨特的蝦膏(此蝦膏非峇拉煎)。
作法有2種。
1是把醬料拌好,淋在食材上,再灑上碎花生。
2是把醬料拌好,再拌入食材,弄成一坨烏漆麻黑,再灑上碎花生。
味道?
甜中帶鹹,鹹中帶酸,酸中有微苦,清爽中有海味,脆口中又有嚼勁。
喜歡的,很喜歡。
不愛的,會對它獨有的味道而抗拒。
吃進口裡,五味雜陳,賣相又讓人摸不清底細。
真是份混合的複雜。:-)
註:
馬來西亞還有另一種也叫Rojak的料理,屬嘛嘛(mamak)/印度料理。用料是炸麵團、煮馬鈴薯、炸蝦,水煮蛋、豆芽和小黃瓜。然後加上厚厚一層香辣花生醬混合而成。是另一種全然不同的風味。
- Dec 24 Wed 2014 20:06
一份混合的複雜 ~ 囉喏(Rojak)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