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次帶台灣朋友走看檳城,提到“豬腸粉”時,被以為是指豬大腸。
這個超過七八十歲的馬來西亞在地小吃,其實是米漿做成。
作法看上去簡單。
就是先把米漿調好。然後薄薄一層的蒸熟,捲成條狀。再調好醬料。
要吃時,可以選擇掀開後切段。也可以就這麼一條的切段。淋上麻油/香油。
然後可以選擇淋上醬料,混著來吃。也可以要求老闆把醬料放在一旁,沾著來吃。
最後撒上芝麻,追加油蔥酥也可以,就是一碟美味了。
但,製作它,其實學問頗大。
米漿調的不夠好,豬腸粉太軟,就失去口感。太硬,又口感不佳。
而米漿裡不只是米粉,還有其它。所以如果粉的比例沒有精準,味道就差強人意。
好吃的豬腸粉,就如好吃的米飯一樣,單吃,就很有米香甜的味道,口感滑嫩帶Q。另外,醬料也很講究。
辣醬和甜醬要互相配搭的恰好。誰也不能搶了誰的角色。
也如同馬來西亞不少料理,會依區域而不同。
檳城的會有蝦醬的加入。南部的甜醬有紅色的。東部會淋冬菇汁。中部會切條淋上的醬料比較濕(多),還會加入釀料一起吃。有些地方會有咖喱口味醬料。有些乾脆拿它替代麵條丟掉盤子成為一碗咖喱豬腸粉。
哪一種最好吃?
各有各的特色,也各自都有各自的擁護者。
畢竟,吃很主觀。而馬來西亞的我們,也習慣了多元。
只要那主軸靈魂始終,也就樂於看到區域性多樣的精彩。
畢竟,我們吃的是一種習慣,是一種長久以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們和未來延續著下去,記憶的味道。
* 馬來西亞的豬腸粉和香港的腸粉有所不同。香港的廣東腸粉分2類~拉腸粉(有餡料的)和豬腸粉(沒有餡料)。香港的豬腸粉吃起來口感比較紮實。馬來西亞的比較軟柔。
舊照片裡,就是早期售賣的方式。好想,吃一盤這樣販售的它。:-)
- Nov 20 Thu 2014 20:59
不屬於豬的豬腸粉(chee cheong fun)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