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聲音,撈一桌熱鬧七彩魚生 在馬來西亞,從除夕開始,持續到元宵,只要是親朋好友聚餐,撈魚生必是桌上年菜。而初七人日*,更是少不了它。

它以生魚條為主食材,配搭醃製薑絲、花生碎、各種彩色蔬菜水果絲如西芹、柚子肉等,然後撒上五香粉及胡椒粉,再淋上酸甜醬汁(通常含有檸檬汁/桔子汁、麥芽糖之類)。

吃時,大家會圍著桌子,拿起筷子,把魚肉、配料、醬料高高的夾起、撈拌在一起,口中同時說著「撈啊!撈啊!發呀!發呀!」,祈願著越撈越高,越是步步高升,越是能撈個風生水起。


這熱鬧風俗,是從小過年的習慣,也從來沒有去想過它的由來和演變。直到漸漸對食物的背後故事越來越好奇後,才開始去探索它,也才發覺,這一口七彩呀,竟和蒼生誕生於世間有著淵緣。


傳說,女媧創造了蒼生,順序是雞、狗、豬、羊、馬。第七天,才造出了人。第八天,是穀。因此,每年的正月初一,是雞的生日,初二是狗的生日,初三是豬的生日,初四是羊的生日,初五是牛的生日,初六是馬的生日,初七是人的生日,初八則是穀的生日。然後,初九是天的生日,初十是地的生日。

為了慶祝人的生日,早在六朝時代,古人就開始以七種菜为羹(七菜羹),作為七日的象徵,也同時有著七種好意頭。例如芹菜是“勤”、蒜是“會算”、芫菜取其“緣份”、蔥代表聰明、韭菜代表天長地久、大芥菜代表新春發財等。完全集各種兆頭於一身。

而來到南洋,不知何時開始,「七彩魚生」代替了古人的七菜羹,魚,被加入了喜慶裡,蔬菜的好兆頭裡,添上了個年年有“餘”。


而它的做法,有說,是佛山九江魚生系演變出來的。

這點,除了做法傾向外,也可以從它的名稱上看到一些眉目。

“撈”,是粵語“攪拌”的意思,也是做生意賺錢的俚語。

通常我們會把“撈魚生”稱為“撈生”,意味著「撈」得風「生」水起的意向。

再加上廣東華人在南洋,多是經商貿易,有這樣的演變,也很自然。


但是,無論它的背後故事如何,對我,最讓人懷念的,仍是那從小聽慣,飯桌上、餐廳裡、此起彼落,熱鬧非凡的“撈啊!撈啊!”氣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味在大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