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色彩飯之一 ~ Nasi Dagang 搭岡飯 如果你問我,在馬來西亞不同族群裡,最愛哪一個族群的料理。呵,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馬來人的料理。
如今不少人會誤把Mamak (嘛嘛) 料理錯置成馬來料理,但它們絕對是不同的派系。
馬來人的料理在香料採用、烹飪煮法、食材選用等,都有其獨特風格,跟Mamak的馬來+印度合拼風格呈現出來的味道是各自精彩但不能拿來混為一談。

而馬來料理下的派系也不少。大多以地方為區分。例如馬來西亞半島東海岸(丁加奴、吉蘭丹、彭亨)以香料米飯讓人印象深刻、北馬以酸味凸顯、南馬則是難以形容的擁有它獨有的風味。
說到香料米飯,Nasi Dagang (只有音譯的華文名稱:搭岡飯)絕對是其中一個代表者。

文章標籤

味在大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家的它在碗裡 ~ 糯米雞 Lo mai gai 1 當你聽到「糯米雞」時,出現在你的腦海裡的是什麼樣子呢?
荷葉包裹著糯米和臘味色偏白較為清淡?
還是碗裝著要吃時倒扣入碟下是深色糯米上是雞肉臘腸香菇味道厚重?

對馬來西亞人來說,一提到「糯米雞」,馬上想到的畫面是後者。
而對香港人來說,是前者。
但,事實上它們是同一源頭

文章標籤

味在大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eh Tarik 拉茶 "Boss, teh tarik satu!"(馬來話,"老闆,拉茶一杯"的意思)
這是常常會在馬來西亞聽到的話語。
曾經習以為常。卻在遠行許久後常常想念。

一杯平價的它,無處不在。重點是,一定要拉過,才能稱為拉茶。不然,只是奶茶一杯而已。
拉的重點,在於讓水、茶、煉乳完美撞擊融為一體,提高茶奶香,並調低熱燙溫度,好讓入口的那一口,是剛剛好的美好享用 ~ 順滑、香醇、輕盈不膩、奶泡愉人、溫度入口剛好。
而隨之延伸,"拉"也已不是只是

文章標籤

味在大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口不只蕃茄香 ~ Nasi Tomato 蕃茄飯出門在外,想要來個多樣菜色經濟的吃一餐「住家饭」,經濟飯攤是最佳選擇(台灣叫自助餐)。而經濟飯之所以叫經濟飯,應該是因為它那以經濟實惠的價位就可以吃到多樣菜式的特徵吧。而每一家經濟飯攤/店家所盛上的菜餚都有著各自的特色與味道,讓吃的我們可以今天這家明天那家的轉換著,可說天天不同菜餚不是一件難的事,更何況多元的馬來西亞自然不是只有一族選擇(華人、馬來人、印度人、Mamak 等)。

通常華人的經濟飯的米飯只有白飯無其它選擇。但去馬來人、印度人或Mamak擋的話,就會有Nasi Tomato(蕃茄飯)的出現。
而Nasi Tomato(蕃茄飯)到底是馬來人還是印度人的米食料理呢,還真的難以考究出來。只知道它在於馬來人,是喜慶時的佳餚,例如Kenduri(开放式的宴會大餐)、開齋等。而我對它最初的認識,也是在馬來檔口上吃來的美味。
文章標籤

味在大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ar VS Char hor fun 沙 VS 炒 河粉直到要寫這篇文稿時,才發覺記憶裡出現"沙河粉"的畫面似乎是到了檳城才變得清晰。
在那之前,20年來居住在馬來半島南端的我,或許因為那裡的福建和潮州人居多,源自廣東的它在我那個年少時代還是沒有那麼普遍多見的料理。
也是後來才知道,河粉其實是簡稱。它的最初名稱是"沙河粉",不是我一直以為的"沙"是指一種料理方式+"河粉"是指那白色的主食材。
另外,有些人會吧河粉和粿條畫上等號。但是在我的認知裡,它們是不同的。除了粿條呈條狀而河粉是大塊狀(但在怡保是條狀)外,咬勁、厚薄、米漿份量等,都有差異。

河粉通常的料理方式有乾炒、濕炒、煮湯和蒸。
而在檳城,當我們說"沙河粉"時,上桌的會是。。。。

文章標籤

味在大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